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公司新闻

【人民政协报】以自主创新摘掉制造业“缺芯少屏”帽子 ——由东旭集团管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干劲与韧性

发布时间:2019-09-27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在孟浩然的《早发渔浦潭》里,清晨美景与诗人心中的宽阔意境,让人温暖,给人希望。


   东旭,旭日东升的意思,古人诗词中的高频词汇。以古论今,人们的一个期待始终未变,那就是依靠在黑暗中、泥泞中的不懈前行和摸索,最终迎来旭日东升。本文所记录的就是新中国制造业的一家企业20年来不懈努力、借力发展、迎接旭日东升的故事。


   一块玻璃而已?


   2009年12月29日,四川省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旭虹光电开张营业。


   旭虹光电是国内光电显示行业领军企业东旭光电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铝盖板玻璃全套工艺技术企业。


   这么专业的制造业术语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有点远啊?那如果我们这样说,从您家的车载显示玻璃到手机上的那块玻璃屏幕,都和旭虹有关,甚至5G无线充电技术对智能手机背板及边框的“玻璃化”需求、可折叠手机对高强柔性玻璃的需求、智能汽车对车载显示玻璃的需求甚至贸易保护主义回潮下的国产化需求,这家公司都能满足,那么,对于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您是否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一块玻璃而已。”您或许会这样说,但就是这块玻璃,在旭虹光电成立之初,仍是许多中国企业无法突破的技术禁区。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于身处全球“工业4.0”进程中的制造业大国而言,既是努力的目标,更是勇攀制造业高峰的需要。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近日表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盖板玻璃市场,占全球市场的75%以上。而旭虹光电拥有我国第一条规模化高强超薄触控屏玻璃生产线,可年产高铝触控屏玻璃规模1000万平方米,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1.7%,单线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


   而在十年前,当很多中国家庭将“大方块”电视机第一次换成液晶电视时,当很多国产品牌电视纷纷“改头换面”希望被更多家庭接受时,外国企业一句“你们用的是我们造的液晶屏”,让国产电视机制造者无比刺耳。


   作为制造屏幕的重要显示材料之一,盖板玻璃产品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没有技术,意味着没有定价权。


   没有,就要去研发创造,就要和时间赛跑。


   十年,依靠控股股东东旭光电的大力扶持,旭虹光电从无到有,实现了等离子玻璃到盖板玻璃、曲面玻璃的跨越,填补了国内多项显示技术空白,并打造了“王者熊猫”盖板玻璃这一国内第一高铝玻璃品牌,0.1mm触控玻璃,可实现360度弯曲,达到了中国电子玻璃制造的新高度。


   不仅如此,旭虹光电“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还荣获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招来了国际巨头的专利打压。


   2017年11月,国际著名玻璃巨头A公司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专利侵权诉讼,主张旭虹光电涉嫌侵犯其一项发明专利权。经过分析发现,涉案专利为A公司于2012年申请的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权利要求采用参数限定的撰写方式,实际保护范围非常宽泛,已经涉嫌将现有技术都涵盖在其专利保护范围内的情况。


   旭虹光电选择应诉,一个必须陈述的理由是,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不侵权,不应无辜遭受这种明显不合理的专利侵权诉讼。


   2018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此案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依法宣告A公司主张的涉案专利权全部无效。据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于2018年8月底作出裁定,驳回了A公司的该起诉讼。


   纠纷的背后,是本土产品性能和制造能力刺痛了国外同行,但这不是坏事。


   对制造业来讲,科研创新和工艺升级是形影不离的。而对于旭虹光电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从实验室技术到工厂技术,从工艺的细小改进到经验的点滴积累,既是“家常便饭”,更像是DNA遗传。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优良基因,才使得其在外国同行“宣战”时不低头,在国家军工项目找上门时不怯场,在精益求精中践行实业报国梦。


   这样的基因从何而来?在其母公司东旭光电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以自主研发力挺中国智造


   2019年8月30日晚,东旭光电披露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84.7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44亿元,毛利率提升3.52%,净利率提升2.36%,营业成本约为65.71亿元,同比下降27.16%。同时,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10.80%,达5.94亿元。显示出公司在中国经济“三去一降一补”的新常态环境下,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东旭光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2014年1月,曾经的河北知名企业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2月,东旭光电TFT-LCD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被国家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质监局四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标志着公司TFT-LCD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的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


   玻璃业务发展达到世界“顶配”,东旭光电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朝着高端智能制造业的方向性产业———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业务挺进。


   企业的成长性和爆发力从不是一蹴而就的,东旭光电创新发展的案例随处可见。


   近年来,“智能化、自动化、高端化”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公司在实现装备自主研发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发展,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积累了雄厚的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实力,成为具备国内领先的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工艺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东旭光电新能源汽车销量蝉联行业前八。其2018年年报显示,东旭光电全资子公司申龙客车首次成功进入具有严格准入条件的首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批量销售至韩国、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等地区。


   值得一说的是,在氢燃料电池客车生产制造方面,申龙客车同样拥有丰富经验和核心技术优势。近年来与东旭光电参股的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导品牌亿华通合作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并已实现批量生产供货。


   谈东旭的新能源汽车,就不能不谈它的石墨烯。2014年,东旭光电与北京理工大学携手共同打造“东旭光电石墨烯技术研究院”,自此开始探索发展石墨烯业务。2016年7月,东旭光电发布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充电宝。作为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首款应用级产品,“烯王”充电宝的出现,奠定了东旭光电在中国乃至世界石墨烯应用领域的领军地位。


   日前,东旭光电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实现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技术落地,石墨烯由工业味精升级为工业主材。随后,东旭光电又携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发布了国内首款石墨烯基叉车锂离子电池,被石墨烯业界视为又一次重要的产业化应用实践。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作为东旭集团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耕,既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支撑,更为集团发展增添了养分。


   成就“中国屏”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1997年,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北石家庄刚起步时,其掌门人、时年32岁且刚刚放弃国企领导岗位“铁饭碗”的李兆廷或许未曾预料,自己即将开启中国显示产业的新时代。


   时势造英雄,这话没错。但对于像李兆廷这样的企业家而言,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更多源于接受挑战、“享受”磨砺,在艰难中品味创新之“甜”。


   “我在国企工作时,经常被安排参与企业机械进口装备的引进洽谈工作。我发现,面对国外厂商的强势,没有技术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议价权,为此吃了很多哑巴亏。当时我就下决心,做一家有自己技术、自己品牌的企业,让老外刮目相看。”李兆廷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和坚忍的心,带着自己的企业起航。


   2004年,东旭集团一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子玻壳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50%,安彩集团、彩虹集团、宝石集团等特大型CRT企业都是它的客户。


   可以说,在光电显示装备制造“国产化”的道路上,东旭集团初战告捷。东旭集团通过国产化,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整个CRT产业话语权的提升。


   继续前行。李兆廷深信,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于是,向液晶玻璃基板转型成为李兆廷在东旭集团做的第二个重要决定。


   2010年,东旭集团主导投资、设计、建设的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在郑州正式建成,并下线我国首片国产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打破国际垄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屏”的成功逆袭,促进了“缺芯少屏”中“屏”的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改变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屏”使一台液晶电视机的价格由万元以上降到两三千元,对此,业界对东旭的评价是“一片玻璃扬国威”。

   此后,步步为营,紧跟时代,服务需求,东旭集团在新中国制造业的版图上越扩越大。直至今日,东旭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一致目标,依旧是以实业服务实体,以创新改变百姓生活。


   正如李兆廷所说,“中国企业要用掌握核心技术、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实现产业报国。这也是中国新型显示企业想要跳出‘打工模式’,摆脱‘装配工厂、低端运行’的被动局面所必须要做的。因此,像东旭集团一样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的上游企业需要不断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推进新兴产业关键点的突破,掌握产业话语权,才能突破中国产业发展的瓶颈。”李兆廷用30多年的实践,为行业未来的发展点了题。


   旭日东升,东旭再出发。